索引号: | 14252436/2024-00060 | 信息分类: | 公安、安全、司法/司法 / |
发布机构: | 市司法局 | 发文日期: | 2024-07-26 |
文号: | 连司〔2024〕32号 | 主题词: | |
信息名称: |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3343号提案的答复 | ||
内容概览: | |||
时效: | 有效 |
蒙丹梅委员:
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普法形式化解村镇普法难题的提案收悉,现答复如下:
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,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,有助于凝聚乡村民众共识,消解乡村发展中的矛盾和障碍。近年来,连云港市司法局积极践行“八五”普法规划,全面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全力推动普法在乡村大地遍地开花,为乡村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。
一是落实普法责任,构建乡村普法体系。“八五”普法启动以来,市法宣办制定“八五”普法规划,将乡村普法作为重点内容。每年度制定的法治宣传工作要点中,将普法进基层作为一项规定动作,围绕重大时间节点、群众关注热点、村镇发展特点等为主线安排年度普法宣传工作,进一步强化普法进基层的常态化和实效性。通过每年的“谁执法谁普法”履职评议督促各执法部门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,督促各级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利用“国家宪法日”“民法典宣传月”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“安全生产月”“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”等时间节点和农贸会、庙会、各类集市等,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
二是立足基层实际,培育农村普法队伍。制定《关于深化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》,三年来,全市共遴选培育“法律明白人”11000余名,实现每个网格3名“法律明白人”,重点培育了一批以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村民小组长等为重点的“法治带头人”。编写配发《“法律明白人”法律知识读本》,并对“法律明白人”有针对性的进行法治培训和法治教育。组织“法律明白人”深入村组,下沉网格,走进农家,深入开展“送法下乡”“农村法律大讲堂”“农民工学法活动周”“菜单式法律服务”,大力宣传征地拆迁、土地承包、农村水利、婚姻家庭、劳动用工等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,帮助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、工伤索赔指南及各类法治宣传资料,搭建绿色通道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,提高群众法律维权意识。同时,以网格为基础,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及时掌握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调处,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、维护合法权益。
三是创新普法形式,浓厚乡村普法氛围。积极探索新传播渠道,建立新媒体线上普法阵地,开设《普法直播间》《赣法微课堂》《海哥讲案》等直播项目,开设《以案说法》等媒体专栏,设立《猴娃说法》《老刘说法》《小易说法》等普法公众号,不断扩大普法宣传的触达率和影响面。督促各执法部门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平台,以两微一端为延伸,做好本行业内法律的以案说法、一图看懂宣传,实现普法资源一键获取。通过连云港日报农业信息专版不定期刊载涉农典型案例,明法析理,以案释法。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、乡土文化融合发展,组织创作、展出具有乡土文化特色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。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,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、法治书画展览、法治图书阅读、法治微电影联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。依托专兼职普法特色队伍,开展“法治文艺村居行”巡演活动,以乡音俚语、寓教于乐的生动形式使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,促进群众对法治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。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的不断推出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,强力渗透、潜移默化,有效地让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走进人民心中。
四是提升法律服务,建设法律服务阵地。坚持实体与网络并进相融互补的发展模式,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真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。全市中心村全部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站,依托“12348法网”,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网上法律服务平台,“互联网+公共法律服务”日益成为群众网上寻求法律服务的首选。积极推进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工作,已实现村法律顾问全覆盖,每个村都建有“法润民生微信群”,在村社会服务中心的显著位置,公示法律顾问相关信息,将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和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在村组公示,村民通过互联网、手机APP、微信等方式,能够享有便捷的法律服务,构建起网上找律师、办公证、求法援、寻鉴定、要调解、推普法的“智慧法务”新模式。
五是巧用村规民约,助推乡村依法治理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人居环境整治、扫黑除恶、道德评议等内容融入“村规民约”中,以村规民约为抓手,弘扬时代新风,引导村民向上向善、孝老爱亲,重义守信、勤俭持家自乡风,推进移风易俗,婚丧俭办,化解邻里纠纷,使“村规民约”真正发挥“集民意”“符民情”“约民行”的作用。凝聚新乡贤力量,引导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,遵规守法,形成家庭和睦、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。利用乡村道德讲堂,定期开展文明守法倡议、“德法同行”宣传教育、德法艺术作品创作、民间纠纷调解、困难群体关爱帮扶,倡导“崇德向善、循法而为”良好风尚,达到乡风文明、家风良好、民风淳朴,村居环境和谐发展。
针对蒙丹梅委员提出的关于乡村普法的问题和建议,我局将从以下五方面加以改进:
1.实施“1法律顾问+ N名法律明白人”行动。推动村法律顾问与村“两委”委员身份的法律明白人结对子,畅通面对面工作渠道,充分发挥村(居)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熟悉辖区公共事务、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,更好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。把司法所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(站、室)等村法律顾问、律师定期坐班的场所打造成“1+ N ”密切协作、有机衔接的平台,双方定期交流信息、研究推进工作。将指导、培训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工作纳入村法律顾问职责范围,每年组织村法律顾问对辖区内所有“法律明白人”开展2次以上法治培训。村法律顾问在一月一次驻村问诊期间,面向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讲座、法治宣传活动,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2.加强村“两委”干部学法用法。探索村“两委”班子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履职报告制度,深化运用“一委三会”社区治理模式,建立“小微权力清单、监督责任清单、流程事项图”的“两单一图”监督机制,提高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法治能力。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学法轮训,打造乡村法治理论课堂、实境课堂,加强典型说法、以案说法,总结分享基层依法履职办事的经验教训,强化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法治思维。
3.建设良好乡村法治环境。做好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,加大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力度,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及质量,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监督,保证法律法规在基层正确有效实施,保障群众合法利益。深化政务公开,深度解读宣传各类民生政策,促进群众正确理解相关政策,减少因政策理解偏差而导致的纠纷及信访事件。强化对进城务工人员、弱势群体和军人军属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,促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,推进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化,让群众能就近享受法律服务。
4.研判农村高发法律需求。依托12348实体、网站、热线三大平台,定期收集研判农村高发法律需求,重点监测农民诉求、金融诈骗、非法集资等动态趋势,精准推送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和以案释法典型案例。建立公民法治素养“需求收集、多元供给、效果评价、分析研判、反馈改进、质效提升”的工作闭环,以“定时+即时、网上+网下、法网+微信”等服务模式,让农民群众共享“法治红利”。
5.探索新技术新媒体精准普法。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,继续鼓励律师、法官、检察官、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治短视频和直播普法创作,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,引导优秀自媒体制作乡土化、个性化普法作品。同时探索数字人普法等新兴普法模式,使互联网变成普法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。
连云港市司法局
2024年7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