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号: | 14252436/2024-00054 | 信息分类: | 公安、安全、司法/司法 / |
发布机构: | 市司法局 | 发文日期: | 2024-07-12 |
文号: | 连司〔2024〕26号 | 主题词: | |
信息名称: | 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053号建议的答复 | ||
内容概览: | |||
时效: | 有效 |
陈普宽代表:
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和优化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方式的建议收悉,现答复如下:
为切实解决多头查、重复查、扰企执法等难点问题,2023年3月以来,我市扎实做好顶层设计,立足制度创新,大力推进“综合查一次”改革。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,创新监管方式方法,健全监管体制机制,实施综合检查事项精准查、规范查、联合一次查,加快构建统一规范、公开透明、监管有效、智能精准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格局。
一是聚焦“管好一件事”,梳理业务场景。围绕重点企业、中小微企业和新兴领域,以场景清单建立多部门共同监管的工作机制。针对医药、化工、钢铁等重点行业领域,从企业侧出发编制场景清单;针对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,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编制场景清单;针对监管缺失的新兴领域,以理清部门职责为目标编制场景清单。各县区、园区同步推进,全市累计梳理形成418个场景清单,涵盖4700余项检查内容。
二是聚焦“监管闭合链”,推进要素联动。围绕执法检查三要素即检查对象、执法人员、执法行为,打造全流程监管和服务闭合链。事前,强化合规指导,编制“一业一册”手册,强化事前风险提示,推进企业合规体系建设,让企业提前知晓法律“底线”、自觉不触“红线”。事中,强化规范执法。检查前,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,并将检查对象、检查要素、企业画像发送至每个检查人员,方便查看研判,提升检查的针对性。检查时,检查人员要扫码签到,对照清单逐项检查,实时上传检查记录。事后,强化整改服务和合规指导。落实柔性执法要求,对企业存在问题提供整改建议,做到企业整改意见书、合规指导意见书、信用修复建议书同步送达。同时,组织企业和参与检查的部门开展执法评价,通过12345热线进行回访。做好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应用工作,推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,推进跨部门执法信息互联互通,实现行政执法监督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全覆盖。
三是聚焦“部门协同性”,完善工作机制。出台《连云港市“综合查一次”工作流程》《全市执法满意度评价工作方案》《关于推进部门内部执法力量整合工作实施方案》《关于推行涉企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系列制度,将“双随机一公开”、重点监管、投诉举报、上级指派等检查任务纳入“综合查一次”管理。建立健全执法预警机制、抄告机制和触发机制,保障跨部门综合监管运行顺畅:根据投诉举报构建跨部门预警模型,生成检查任务;优化行政资源配置,将日常巡查发现的违法线索抄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管;运用视频监控、传感设备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实时监测,发现违规问题触发检查。统筹联合监管执法,构建市级部门牵头编制场景、县区部门执行场景清单、镇街综合执法日常巡查的总体格局,对行业监管边界模糊、监管责任存在争议的9大类148个交叉领域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边界。
四是聚焦“数据共享化”,构建智治政府。深化数据共享,与省政务办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接,争取支持,率先实现与省“双随机一公开”、信用平台数据实时互通,成功回流12个省级执法检查平台数据。升级打造企业码,深度对接公安标准地址码系统,实现入企检查扫码监督,拓展了查看历史检查任务、查看检查通知、企业评价入口和信用修复应用等功能。开展非现场监管,利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、用电监控、“智慧工地”扬尘管理、走航监测等非现场巡查方式,提前研判问题线索,做到无事不扰。探索智慧监管,上线“智能预警”等功能模块,构建跨部门联合监测预警模型;强化大数据分析,探索智能分析手段,实现风险动态监测、科学评估和精准预警。
连云港市司法局
2024年7月12日